2023年稀有金属行业研究报告

第一章 行业概况

稀有金属是一类在地球上分布较为稀少或从原矿中分离较为困难的金属。这类金属包括稀土、锂、钼、钨、铟、钛等。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稀有金属在许多高技术领域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材料,如航天、原子能、电子和国防等。

稀有金属在其对应的行业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例如,稀土元素在现代电子产品、磁性材料和催化剂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此外,由于稀有金属的供应通常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这使得它们具有很高的供给集中度和强烈的商品属性。这种供应集中度加上其在高技术领域的关键作用,使得稀有金属成为了国家间经济和政治策略的焦点。

图 部分稀有金属特点

2023年稀有金属行业研究报告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Wind

稀有金属复合材料,在2020年遭遇了产量的显著下滑,仅达到12,612.83吨。这一下跌很可能与疫情的全球爆发有关。疫情导致的封锁措施影响了生产活动,同时,供应链的中断和经济需求的下降也对产量造成了冲击。

然而,到了2021年,这一趋势得到了明显的扭转。产量迅速回升至23,723.00吨。这一显著的反弹可以归因于几个关键因素。随着疫情的控制,全球经济开始复苏,生产活动逐渐恢复,同时,各国实施的政策刺激措施也为产量增长提供了助力。

图 稀有金属复合材料及制品

2023年稀有金属行业研究报告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Wind

以稀土为例,我国在全球稀土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我国的稀土矿产量占全球的83%,这一数字在冶炼产量上更是高达89%。这意味着,几乎每89吨的稀土冶炼产品中,有83吨来自我国。

锂矿的情况与稀土略有不同。我国的锂矿产量占全球的13%,但在冶炼环节,我国的产量占比高达45%。这显示出我国在锂矿的加工技术和产能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钴矿的产量主要集中在非洲,但在冶炼环节,我国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其冶炼产量占全球的60%。

综上所述,我国在稀有金属的采选矿和冶炼加工环节中,无疑是全球的领军者。这一地位不仅体现了我国在稀有金属资源的丰富性,更显示了我国在冶炼加工技术和产能上的领先优势。

稀土

稀土,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是指17种特定的化学元素。这些元素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包括镧系元素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钪和钇。由于它们在许多高技术应用中的关键作用,稀土元素在全球工业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稀土元素可以根据其原子电子层结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在矿物中的共生情况被分类为轻稀土和重稀土两大类。具体来说:

轻稀土(铈组):这一组包括镧、铈、镨、钕、钷、钐、铕和钆。这些元素在矿物中的共生情况以及它们的离子半径使得它们在许多应用中展现出相似的性质。其中,铈由于在某些稀土混合物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这一组被称为铈组。

重稀土(钇组):这一组包括铽、镝、钬、铒、铥、镱、镥、钪和钇。与轻稀土相比,这些元素在矿物中的共生情况以及它们的离子半径导致它们在某些应用中展现出独特的性质。钇在某些稀土混合物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这一组被称为钇组。

图 稀土主要分类及作用

2023年稀有金属行业研究报告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Wind

锂、钴、镍

新能源电池,特别是锂离子电池,已成为现代技术的核心组件。这种电池的主要结构包括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和外壳。在这些组件中,正极是电池中锂离子的主要来源,而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移动实现了电池的充放电功能。

正极的核心材料是锂、钴和镍,这三种金属在电池中的占比高达63%。电池的电量大部分取决于这三种金属的含量。目前,锂电池的正极技术主要包括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NCM三元系列和NCA三元。尽管这些技术各有特点,但它们都高度依赖于锂,使得锂成为新能源电池中的关键元素。

尽管锂资源的总量充足,但其产地相对集中。南美的锂三角地区拥有世界上品质最好的盐湖锂资源。目前,主要的锂资源生产来自南美盐湖和澳洲矿山。其中,盐湖资源具有大量、低成本和扩产慢的特点;而矿山资源则量较小、成本较高、但扩产速度快。

图 全球锂储量分布

2023年稀有金属行业研究报告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Marklines

中国拥有约320万吨的锂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22.90%,在全球排名第二。这些资源主要集中在青海、西藏、新疆、四川、江西和湖南等地。特别是青海、西藏和四川三地,其锂资源储量占全国的85.23%。

中国的锂资源主要分为两类:盐湖卤水型和固体型。西藏和青海的盐湖主要是卤水型,而固体型锂矿,如花岗伟晶岩型的锂辉石或锂云母矿,主要分布在四川、新疆和江西。

尽管中国的锂资源丰富,但其开发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例如,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盐湖卤水具有高镁锂比,而相关的提锂技术尚未成熟。西藏的扎比耶盐湖虽然锂资源易于提取,但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不足,限制了其大规模开发。

目前,我国碳酸锂的生产主要依赖锂辉石矿,其中四川占57%,江西占33%。四川的锂矿资源丰富,但开发受到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和环保问题的制约。而江西宜春,尽管是重要的锂云母矿产地,但其开发仍处于试验阶段,面临技术和资源品质的挑战。

2.2 商业模式

稀土永磁材料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其中中国的产量占全球的90%。在我国,稀土永磁材料不仅是稀土消费的主要领域,占比达到42%,而且在国防和其他关键产业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未来,高性能钕铁硼将是稀土永磁市场的主要产品。在稀土永磁的需求结构中,钕铁硼的占比超过了99%。其中,烧结钕铁硼是主导产品,占产量的94%以上。2020年,高性能钕铁硼的全球产量为6.6万吨,占稀土永磁总产量的30.5%。

随着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和节能技术的发展,高性能钕铁硼的需求预计将迅速增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2025年,全球高性能钕铁硼的消耗量将达到13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4.4%。

在双碳经济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风电和变频空调将是高性能钕铁硼的主要消费领域。2020年,这三个领域的需求已经占到了高性能钕铁硼消耗量的48.8%,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增长到59.6%。

图 高性能铷铁硼下游应用结构

2023年稀有金属行业研究报告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中国磁性材料产业发展分析

随着全球对“碳中和”政策的积极响应,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从而对稀土、锂、钨、铟等关键原材料产生了巨大的需求。这些原材料作为新能源汽车上游产业链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市场前景一片看好。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稀土和锂的需求激增,而且由于供应受限,这些关键原材料的价格也持续上涨。这种供需失衡的局面进一步推高了锂、锰、锆、锑、钼等稀有金属的价格。其中,锑、钼、镁等金属的价格预计还将继续上涨。

以北方稀土为例,作为稀土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在2022年2月获得的稀土开采和冶炼指标均位居行业首位,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公司不仅注重稀土原材料的开发,还致力于稀土功能材料和终端应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以实现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北方稀土得益于其控股股东包钢(集团)公司的资源优势,能够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采购稀土精矿,从而确保其产品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这种优势使北方稀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了领先地位。

表 以北方稀土为例分析主营结构(单位:万元)

2023年稀有金属行业研究报告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SNL MEG 锂矿数据库

高性能钕铁硼的生产挑战

生产高性能钕铁硼的厂商面临着巨大的技术挑战。这种材料的生产涉及多个复杂环节,包括配方设计、熔炼、制粉、成型、烧结、加工和表面处理等。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企业需要进行大量的研发试验和技术改进。因此,对于这些厂商来说,持续的研发投入和设备升级是至关重要的。

2.4 政策监管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供给链安全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为了确保这一关键资源的安全,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基本原则

国家确保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给链安全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四个方面的重点:

分类指导与精准施策:根据不同的矿产资源特性,制定具体的管理和保护策略。

资源统筹与会利用:全面评估和合理利用国内外的资源,确保供应链的稳定。

创新驱动与协调推进:鼓励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效率。

开放合作与底线思维:在确保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与国际伙伴进行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

表 稀土行业政策演变

2023年稀有金属行业研究报告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Wind

图 市盈率TTM

2023年稀有金属行业研究报告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Wind

图 指数市场表现

2023年稀有金属行业研究报告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Wind

图 赣锋锂业主营构成

2023年稀有金属行业研究报告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结论是,无论是稀土还是锂资源,市场前景都非常乐观。稀土产业的纵向延伸为其带来了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而锂资源的供需矛盾则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3.3 驱动因素

技术创新与产能分布

在全球稀土冶炼分离领域,中国持续占据领先地位。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2020年,中国的稀土冶炼分离产能占全球的近90%。这一显著的优势源于中国拥有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从稀土采选到功能产品制造,以及其在稀土储量中占据的近40%的份额。此外,中国的成本优势也使其在中重稀土加工领域具有垄断地位。

图 全球稀土产品产能分布图

2023年稀有金属行业研究报告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综上所述,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是稀有金属行业发展的两大驱动因素。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预计稀有金属行业将在未来几年内继续保持稳健的增长势头。

3.4 行业风险分析

表 常见行业风险因子

2023年稀有金属行业研究报告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USGS

优势 (Strengths)

资源丰富:中国是全球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稀土储量达到4400万吨 REO,占全球储量的37%。

产业链领先:2020年,中国在冶炼、正负极及电池制造环节的市占率均达到80%左右,显示出在全球锂电池供应链中的领先地位。

技术和研发:中国在稀有金属的加工和应用技术上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技术积累。

劣势 (Weaknesses)

上游矿产环节市占率低:尽管在冶炼和制造环节具有领先地位,但中国在上游矿产环节的市占率仅为23%,显示出在资源开发方面的不足。

对外部资源的依赖:由于国内锂资源的短板,中国在某些关键稀有金属资源上仍然依赖进口。

机会 (Opportunities)

国内锂资源开发:为了提升在全球电动车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加速国内锂资源的开发成为关键。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政策支持:国家发改委已明确表示将加强新能源上游资源的保障体系建设,这为稀有金属行业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新能源和高科技领域的增长:随着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稀有金属的需求预计将持续增长。

威胁 (Threats)

国际竞争加剧:越南和巴西等国在稀有金属资源上也具有较大的储量,可能会成为中国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环境和社会风险:稀有金属的开采和加工可能会对环境和社区造成影响,这可能导致更严格的环境法规和社会抗议。

技术替代风险:随着科技的进步,可能会出现新的材料或技术来替代某些稀有金属。

综上所述,中国在稀有金属行业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机会,但也面临一些劣势和威胁。为了维持和提高其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需要不断加强资源开发,提高技术和研发能力,并应对各种外部威胁。

3.6 发展和行情复盘

图 成分表现排名

2023年稀有金属行业研究报告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Wind

图 重要财务指标

2023年稀有金属行业研究报告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Wind

图 融资融券数据

2023年稀有金属行业研究报告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Wind

中国重要参与者

赣锋锂业[002460.SZ]:作为一个跨国企业,赣锋锂业在全球锂资源开采、提炼加工、电池制造回收等领域都有深厚的积累。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3C产品等领域,展现了其在全球锂行业的领先地位。

北方稀土[600111.SH]:始建于1961年的北方稀土,现已成为中国稀土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在全球稀土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都不容小觑,尤其是在稀土冶炼和加工领域。

洛阳钼业[603993.SH]:洛阳钼业是中国钼业的重要代表,自1969年建立以来,已经在全球钼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全球重要竞争者

Albemarle Corp:作为全球最大的锂生产商,雅宝公司在全球锂行业中的地位无可替代。其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30%,显示了其在全球锂行业中的强大竞争力。

MP Materials Corporation:这家美国公司是西半球最大的稀土材料生产商,其在稀土开采和加工领域的技术和经验都是世界一流的。尤其是其拥有的Mountain Pass矿山,使其在北美稀土行业中占据了独特的地位。

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稀有金属行业都有其独特的参与者。这些公司不仅在技术和资源上有深厚的积累,而且在全球市场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新能源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这些公司在未来的竞争中将更加激烈。

第四章 未来展望

随着全球经济的转型和技术的进步,稀土永磁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作为全球稀土永磁产量的主要国家,占据了全球近90%的市场份额,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链优势。

市场需求的增长:新能源汽车、风电和变频空调等领域对高性能钕铁硼的需求日益增长。预计到2025年,这三大领域将占据高性能钕铁硼消耗量的近60%,为稀土永磁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此外,传统汽车、工业机器人、消费电子等领域对钕铁硼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

资源供应的优势:全球锂资源供应呈现寡头垄断的态势,而中国的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等企业拥有丰富的锂资源,为未来的市场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预计将拉动百万吨级的碳酸锂需求。

盐湖提锂的趋势:盐湖提锂技术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全球78%的锂矿储量来自盐湖卤水型锂矿,而在经济可采储量上,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1%。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和中国等国家拥有丰富的盐湖卤水型锂矿资源,为全球锂资源供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稀土永磁行业在未来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中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将更加稳固。同时,企业也需要不断创新,提高技术水平,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确保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Cover Photo by Jakub Skafiriak on Unsplash

END